> 龙泉寺释学诚聊天记录(龙泉寺方丈释学诚)_黑客事件_正规黑客联系方式【八卦黑客网】私人黑客在线接单【24小时专业靠谱】

龙泉寺释学诚聊天记录(龙泉寺方丈释学诚)

hacker|
913

本文目录一览:

学诚法师:什么是开悟和成佛

学诚法师---从开悟到成佛

人们常讲:“开悟的楞严,成佛的法华。”大意是说,《楞严经》是讲开悟的,《法华经》是讲成佛的。那么什么是开悟呢?什么又是成佛呢?两者又有怎样的关联呢?通常人们的认识是:开悟就是明心见性,也就是见道的境地,而成佛,则是经过修道之后,证道的境地;因此,禅宗讲,悟后起修,修圆满了,也就成佛了。这是书本上常有的答案,下面希望给大家分享一些自己的思考和认识。

佛法的很多名相,都比较艰涩难懂,或者说,即使我们理解它的意思了,但要想真正体悟到它的内涵,往往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。为什么这么说呢?比如游泳吧。我们向老师学习游泳,刚开始,老师为了让我们了解游泳的过程和其中关键性的技巧,总会有一些比较专业化的名词。通过一番学习,终于大概明白游泳是怎么一回事情了,然后也能给别人讲出个一二三来,但这并不表示自己就真的会游泳了。要想学会游泳,还非得下水去试一试,然后将学到的理论转化为实际的经验。

实际上,在解决实际问题时,往往能发挥作用的,并不是学到理论,而是自己在游泳过程中不断摸索出的实际经验。这些实际经验,当我们再去尝试描述的时候,就会比较生活化一些,比较容易让人理解和接受。下面的分享,更多的是从生活经验的角度,而不是从纯粹理论的角度。当然,即使是生活经验的角度,也离不开文字,所以还是希望从对文字的说明来契入。

先来看看“开悟”的“悟”字。这“悟”字,是形声字,从“心”,“吾”声。什么意思呢?就是“我的心”。所以“开悟”,也就是“打开我的心”。反过来讲,一个人没有开悟,也就是心没有打开,是封闭的。那么被什么给封闭住了呢?被灰尘给封闭了。被这些灰尘封闭以后的心,是什么心呢?就是妄心。这个妄心,便是得失的心。看看这个“妄”字,《说文解字》解释为“乱”的意思。想想看,丢失了女儿,作父母的,内心能不乱作一团?这样看来,人之所以会有苦乐,就是因为有这些有得有失的妄心存在。那么如何去掉这个患得患失的妄心呢?

一般来说,学习了佛法,大家都知道,要想去掉妄心,就要通过修行,于是,参禅啊,念佛啊等等一些实修的法门便出来了。实际上,修行就是要修掉这妄心。可是这个“心”又在何处呢?当我们试图去找的时候,会奇怪的发现,根本找不到它,不知道它到底在哪里。那么问题就来了,既然找不到,又如何来修呢?这不是很让人着急的一件事情吗?不用着急,现在来看看《说文解字》对“悟”字的解释:悟,觉也。而对“觉”的解释:觉,悟也。这是很有趣的,也就是说,觉就是悟,悟就是觉,连在一起,便是觉悟。这个“觉”字啊,一个“见”,一个学字头。什么意思呢?从所见到的去学习。所以这个“觉”,实际上为“悟”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途径。也就是说,一旦当我们关注所见所闻的境界时,那颗没有着落的心,便开始有了落脚处。从这个角度来说,“觉”是“悟”的途径。所以我们常称二乘行者为“独觉”,自己一个人看到落花流水,就能开悟。

这个外在的所见所闻的境界,便是我们的所缘境,如果没有这个所缘境,我们那颗能缘的心也就无从谈起。所以,一旦我们要谈到修心,实际上就要选择明确的所缘境。没有这个所缘的境界,修行就是一句空话。这样一来,问题又产生了:我们那颗妄心的产生,就是因为耽著于外在的这些境界,现在想修行,还要借助这些境界,难道不是矛盾吗?其实并不矛盾。有句话说得好:“解铃还需系铃人。”问题从哪里产生,就要从哪里解决,逃避的结果只能是自欺欺人而已。换句话说,同样一个境界,可以成为蒙蔽自心的障碍,也可以成为觉醒自心的助缘,到底发挥什么作用,就看我们自己的选择。

认识到要开悟,实际上要靠境界,现在再来看看,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境界。之所以要说“选择”,实际上就是希望我们能过一个主动的人生,而不是被动的人生。当然我们去选择,也有可能会选择不适合我们目前条件的境界,这样一来就选错了。境界选错了,不但没有好结果,还会产生坏结果。产生坏结果,也就是,不但我们不能觉悟,反而会越来越迷茫,人生越来越痛苦,生命的品质越来越低下。

先看传统的修行方式:参禅、念佛、持戒、诵经等等。我们先来看看各自的所缘境界是什么呢?参禅,参的是话头;念佛,念的是佛陀;持戒,持的是戒相;诵经,诵的是经典。那么这些修行方式所缘的境界,就是话头、佛陀、戒相、经典了,是这样吗?恐怕答案远没有这么简单。如果不是这些,那么真正的所缘境界又是什么呢?实际上真正的所缘境,是所有有情众生,更确切一点说,是所有有情众生内心的惑业与苦乐问题,是众生心的问题,也就是说,佛法的任何修行方式,实际上都是以众生的妄心为所缘境。因为有妄心的存在,众生正遭受着无量的痛苦,因为不忍心众生受这种苦,而发愿修行。以这样的内容为所缘境,人的修行就会有无限的动力。实际上,在这个层次的生命境界里,自己和众生的生命是一体的,因为自己的心和众生的心都是相通的,自己的问题解决了,那么众生的问题解决也就有希望了;反过来,众生的问题解决了,自己的问题也就解决了,自利利他成为一体。可以说,这种所缘境所对应的生命境界,是非常高的。如果我们选择其中相应的修行方式,能够坚持修下去,而且慈悲心越来越能够开显出来,说明这个所缘境对我们而言是合适的。否则,就是有点脱离自己的实际了。

如果做不到这一点,那该怎么办呢?那就要退而求其次,在做人做事上下功夫。大家知道,传统的修行方式,直接面对的都是佛法僧三宝的境界,这也要求我们内在有相应的境界,否则,效果就不会太明显。所以,当我们修行不见长进的时候,就要考虑将目标放低,放低到自己目前可以达到的水平,在生活中好好做人,好好做事。这个看起来简单,实际上非常不容易。为什么这么说呢?

先来看看做事。什么是“事”呢?《说文解字》中说:事,职也。职,就是职务、职责的意思。那么什么是“职”呢?《说文解字》中说:职,记微也。从字的组成上来看,就是非常认真地听对方讲话,唯恐遗漏任何细微之处,记下来后,就能做到尽职尽责。这样一看就知道,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啊!同样是一件事情,交给不同的人去做,其结果往往都是大相径庭。有的完全背离你的意思;有的虽然没有背离,却也遗漏不少;有的却能非常漂亮的完成工作,还能考虑一些你所没有考虑到的。很多佛弟子在学习佛法之前,行动力还挺强,上面布置一件任务,都能很快的去落实;但学了佛法以后,行动力开始变迟缓了,犹犹豫豫,瞻前顾后,满脑子都在考虑什么意乐啊,什么因果啊,总之谈了一大堆,行动的时候,就是没有力量。这种情况,不管你佛法理由说的多么好,都很难让人产生信任感。

再来看看做人。什么是“人”呢?有一种说法,说:人,仁也。也就是说,当我们谈到做人,实际上并不是孤立地看你这个怎么样,而是从你如何对待周围的人上,来观待你这个人做人如何。如果我们总是感觉自我良好,结果周围的人对我们意见一大堆,也就是说,我们给周围人已经带来很大的扰乱,乃至痛苦,而我们自己还不知道。如果是这样,那这个人做的就实在是太失败了。做人,实际上就是要培养我们对周围人苦乐感受的敏感程度,时时刻刻能把周围人的苦乐放在心里,而不是一直陷在自己的感受里面拔不出来。如果真是这样的话,我们对周围的人就会越来越没有感觉,越来越麻木,最后就会觉得,别人的好坏给我一点关系都没有。然后,这个人就会越来越孤独,越来越寂寞。

从上面的描述来看,无论是做事,还是做人,实际上都有明确的所缘境,这个所缘境非常具体,对一般的人来说,都具有可操作性。只要我们愿意,在这两个方面总能不断改善,不断进步。然后办事能力就会越来越强,接人待物就会越来越懂得礼貌。古人说:能者在职,德者在位。每件事情都能够尽心尽力去做,自然会有好的职务;每次接人待物能够懂得尊重别人,自然会有好的地位。人若能这样踏踏实实地用功,那颗妄心自然慢慢消减,那颗真心自然慢慢开显,这样一直努力下去做到极限,是什么境界呢?也就是说,智慧到了极限,慈悲到了极限,当然,那就是三界法王,也就成佛了。

学诚法师:心被禁锢,无法自在怎么办

1.【网友提问】有人辞官归故里,有人漏夜赶科场,都说这世事不分对错,只分立场。亲近佛法之后,对实相的贪恋渐渐减少,但转而对佛法有了更多的欲望,希望自己融会贯通更多,再少一点迷惑。对佛法的亲近算是一种欲吗?

【学诚法师】欲有善欲恶欲,以善法之欲转化杂染之欲,是修行必不可少的。

2.【网友提问】法师,创业团队终究是散伙了,蛮难过的,怎么看开点呢

【学诚法师】缘聚缘散,外境无常,把握内心。

3.【网友提问】我讨厌孤独又不喜欢走出去,心被禁锢,无法自在怎么办?

【学诚法师】发下善愿、找到善友、行持善业,让心装着更多人的苦乐,心就会慢慢打开、复苏、温暖。

4.【网友提问】师父,前两天儿子问弟子,如果时间是无始无终的,那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前有佛吗?还是他是第一个成佛的人?佛法在释迦牟尼佛悟到以前就存在吗?弟子愚钝不知如何回答,想请教师父,感恩顶礼!

【学诚法师】如来出世与否,法性常住,所谓“诸法本来面目”。无尽法界,过去、现在、未来都有无数尊佛。释迦牟尼佛是娑婆世界贤劫第四尊佛。

5.【网友提问】法师,当太多的痛苦叠加,该如何呢?只不过是阴差阳错的选择加上逆来顺受没有勇气的反抗,又该如何释然呢?因果轮回,当痛苦的果降临到你的身上,当你最终明白这不过是他人所谓为你好的自私加上你的不敢反抗,那痛苦的根源是友谊的背叛还是自己的无力反抗?希望法师您能够给我些建议。

【学诚法师】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是我们的无明、烦恼。被无明笼罩的内心,犹如一团迷雾,没有办法看清各种情绪、妄想的真相,由于业力所感召的苦果又在心中激发更多烦恼,故而感到痛苦万分。解决的办法,不是去改变他人,而是改变自己。不要胡思乱想,要修学佛法,从全新的角度来看待人和事。

6.【网友提问】顶礼大师请问如何对待一些行为不端正,又难以劝服的人。我容易对有些人的行为觉得不屑,举个例子穿着太暴露,性格狂妄,叛逆自大。这些人往往是身边的熟人。对这些让我反感的人,请问是该置之不理还是劝说?还有生活里看到人的恶行,不善,该如何对待和与之相处?我现在对不喜的人都是躲得远远的

【学诚法师】一时可以躲开,但究竟来说,还是要去帮助,区别就在于自己的慈悲、智慧和善巧是不是足够。我们先要找到善友团队提升自己,然后才有愿望和能力去帮助更多人。

7.【网友提问】师父,弟子有时起心动念很清楚的看到了自己的恶念烦恼,但就是没有办法,有时急得想哭,不愿意有那些恶念,可它就是自己会生起来,怎么才能让心更清净,怎么才能尽可能不想到自己,全心做利他的事呢?

【学诚法师】慢慢来。

8.【网友提问】如何看待生与死,最后归于尘土,我们为何而活?实实在在终归虚假的人生,请解开最近一直困扰的焦虑难题。

【学诚法师】这一个肉身终归于无,不代表生命会永远消失。因果业力相续无尽,在死死生生中,生命可以创造不朽的价值。可以读一读

9.【网友提问】皈依后可以进入道观或教堂吗?如果遇到外道法会,可以参加吗?作为佛教徒,如何在尊重的基础上,又不犯戒?请您开示。

【学诚法师】可以参加,但不应以“皈依之心”去面对。皈依之心,即是认此为究竟,深信其教义,发愿依止效学。

10.【网友提问】大师,佛说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是五浊恶世,要我们生起出离心,你们为什么搞人间佛教,说这个世界这么好,那么好,让人们留恋这个世界,佛都说这是末法时代,会成住坏空,你们的努力有什么意义呢?是不是偏离方向了呢?

【学诚法师】佛法有三个层面,一是安乐道,修五戒十善,种善因得乐果,符顺大多数人的追求;二是解脱道,对世间盛事发出离心,净化内心的贪染执著,希求出离生死;三是菩提道,以出世心行入世道,智不住生死,悲不住涅槃,广利一切有情。人间佛教是以世间法为度人之方便、出世之阶梯。

11.【网友提问】我拖延症特别厉害,自己也讨厌自己这一点,但不知道怎么克服。求法师教导!

【学诚法师】不管用多少理由去分析,用多少方法去辅助,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马上去做。“等我找到办法克服了拖延症就好了”,这个想法本身就是拖延的一个借口。这种坏毛病是在无数念头的累积中养成的,已经是一个果相,改善唯一的方法就是种正确的因,哪怕一时做不到,也要一点点培养,就从现在开始。不想打开的文档,立刻去打开,逼着自己做下去;当自己有“过一会儿再说”的想法时,立即去做计划中的事。只要开始去做了,就是在打破拖延症的魔咒。要去做才能够改变,而不是等到改变了才去做。

12.【网友提问】师父,最近好辛苦,好累啊,请益做事的时候怎么能不累?

【学诚法师】心里没有烦恼,就不容易觉得累,身体的疲乏容易解决。

13.【网友提问】师父,你说对坏人也要慈悲,可是今天看到那个四川师大受害者的哥哥,呼吁严惩凶手时,我还是忍不住转发表示支持,想到受害者受到那么残忍的伤害,想象亲属的气愤和痛苦,总觉得对凶手慈悲不起来,师父,要怎么说服自己不痛恨坏人呢?

【学诚法师】慈悲,不是面对这一刻的罪恶来谈的,是贯穿一切过去与未来的。看到这一刻的果相,想想前面十年、二十年,乃至过去生积累下的恶因恶缘,如果没有这些因缘,也就没有现在的悲剧;更想想要如何阻止未来再发生同样的苦果,就是要从净化人心的烦恼做起。

14.【网友提问】总觉得佛教有无穷的智慧,不得其法,不入其门,忘上师点化。

【学诚法师】佛教的核心与根本是慈悲、智慧,此二互相摄持、相辅相成、共同圆满,是佛法修行的最终方向。欲登堂入室,关键是要找到修行佛法的过来人。

15.【网友提问】法师,如何做到不自私?能远离负能量的人?

【学诚法师】要修行了。内心对人生、自他、得失等有深刻的认识,懂得自己行为的方向,就能够慢慢走向越来越广阔的天地,心中越来越有力量。

16.【网友提问】师父,这两天有个问题有点困扰,我的母亲在我小学的时候病重去世了,当时父亲为了挽救母亲倾其所有,还去学校家长会求助,有位素未谋面的同学的妈妈发心借钱给我的父亲,十多年来一直没有还上这笔钱,但她从来没有催过债,反而还嘘寒问暖,我发愿一定要自己还上这笔钱,如今我工作攒下了一些钱,刚好全部可以还掉这笔债,想再加一些以表示这么多年来我的愧疚,这样一来我的“钱”就清零了,我现在随丈夫来到异国他乡,突然看到账户清零了有点没有安全感,师父,想请师傅慈悲开示我该怎么克服这种不安全感呢?

【学诚法师】俗话说“无债一身轻”,银行账户虽然清零了,但人生的账户上多了信任、感恩、责任的丰厚“财富”,要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欢喜。另一方面,表面上账户清零,但由于原来是负数,所以其实一直是在增长的,要从这个角度去想,增长信心和成就感。

17.【网友提问】法师,请问如何对治急于求成?我总是害怕走不上正确的路,总希望有点成果来增加信心,但事实总是依旧陷在烦恼中。

【学诚法师】依止师长而修,在师法友团队中培养信心。可读一读

18.【网友提问】法师,在工作分工中,责任明确当他人没有履行职责时 ,会心生嗔念,如果替他人承担职责,感觉别人好像认为你好欺负好使唤干活,所以我会经常思索懊恼,不知如画作为。大师智慧,请指点迷津。

【学诚法师】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可以帮忙。有时候可能对方也是一时疏忽,或有什么原因未能履职,能帮则帮,不必胡思乱想。

19.【网友提问】您好,如果学佛,是从哪部典籍开始比较好,对初学者。

【学诚法师】学佛是从找到师法友团队开始。

20.【网友提问】法师,现在的社会如此残酷现实我努力着让自己不要变的那么现实,可是如今我还是变了,变的快不认识自己了怎么办?

【学诚法师】所以,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善法的环境、善友的团队来支持和帮助自己在正确的路上走下去,乃至一起营造清净共业去改善大环境。

21.【网友提问】请问师父我现在遇到恩人,僧人或画像时内心会涌现十分不敬的想法,这并不是我的本意,也会一直后悔。请问是什么原因,应该怎么办。感恩师父。

【学诚法师】内心中的烦恼种子。后悔之心即是对治,需要一段时间慢慢改善。要多注重善的念头,多在内心种下清净的种子。

22.【网友提问】如何理解“见己不是,万善之门,见人不是,诸恶之根”?

【学诚法师】在生活和工作中,若人能常常反省自己的行为,犹如打开一切善法的大门,人就能越来越进步;若总是看到别人的问题,看他人不顺眼,犹如一切恶法的根,内心的种种负面情绪都会因此生长。这句话是针对世人喜欢看他人毛病、不容易反观自己的习性而言的,策励我们注重自身的成长。

23.【网友提问】法师你好,去年九月份受过一次很大的惊吓,中药、西药都试过均无用,后来回老家让会看相的人看了一次给了一道符,才算有效果..最近一月多没用符了,这几天又晚上心悸,噩梦不断,控制不住的想大哭,影响工作和生活,听大人说要佩戴生肖守护神可以辟邪,请问我应该怎么办?需要带玉佛或金佛吗?

【学诚法师】可以用心念佛号。

24.【网友提问】请问法师在生活中如何寻求老师、同学?

【学诚法师】有这样的发心、愿望,慢慢就会找到团队。

25.【网友提问】小孩有时候也知道做错了,但是脾气很倔强,就是不愿承认错误,六岁就到叛逆期了么?这种时候我到底是坚持让他承认呢,还是就这样批评一顿就过去了。

【学诚法师】要不断用言传身教教给他正确的做法。

一行居士是谁?

一行居士名钟文芳,我国当代著名旅行家、禅文化研究学者。

1966年出生于中国禅宗文化圣地江西省宜春市墨山之麓。

1986年春,访净土祖庭东林寺,得果一大师接引而发菩提心。

1987年孟夏,漫游至京华,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大居士闻之深为感慨,特赐“夔”以名,并题偈:“夔以一足,周游中国,赖其志坚,不避百挫,难行能行,难学能学”。邃取朴初老偈语并及《三藏法数》:“一行三昧者,惟专一行,修习正定也”之意,号“一行居士”。

己丑春于北京龙泉寺学诚大和尚座下正式皈依,法名:释贤觉。著有佛教论著《慈世成佛》。

3条大神的评论

  • avatar
    怎忘栖迟 2022-07-16 下午 10:50:48

    解决了,那么众生的问题解决也就有希望了;反过来,众生的问题解决了,自己的问题也就解决了,自利利他成为一体。可以说,这种所缘境所对应的生命境界,是非常高的。如果我们选择其中相应的修行方式,能够坚持修下去,而且慈悲心越来越能够开显出来,说明这个所缘境对我们而言是合适的。否则,

  • avatar
    酒奴掩吻 2022-07-17 上午 12:06:42

    的,内心能不乱作一团?这样看来,人之所以会有苦乐,就是因为有这些有得有失的妄心存在。那么如何去掉这个患得患失的妄心呢?一般来说,学习了佛法,大家都知道,要想去掉妄心,就要通过修行,于是,参禅啊,念佛啊等等一些实修的法门便出来了。实际

  • avatar
    舔夺不矜 2022-07-17 上午 04:48:42

    而对佛法有了更多的欲望,希望自己融会贯通更多,再少一点迷惑。对佛法的亲近算是一种欲吗?【学诚法师】欲有善欲恶欲,以善法之欲转化杂染之欲,是修行必不可少的。2.【网友提问】法师,创业团队终究是散伙了,蛮难过的,怎么看开点呢【学诚法师】缘聚缘散,外境无常,把握内心。3.【网友提问】我

发表评论